阿里云服务器
当前位置: 首页 > 房产
房产 首都在线 2022-06-21 526浏览

买房纳入“社区考核”!全国库存第一城,上演奇葩一幕

作者:子非鱼

01 | 楼市上演奇葩一幕

最近,对于“活久见”这个词,多了很多体会。

我们这一代人,见证过很多“活久见”的东西,比如见证过美股10天4次熔断,见证过原油期货跌成负数,见证过存款拿不到还被赋予红码,见证过买了烂尾楼,收不到楼,被赋予红码。

现在,又要见证买房被纳入街道考核。

6月13日,青岛薛家岛街道办事处发布了关于做好促进居民购买新建商品房的通知,其具体内容如下: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各社区、各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宣传发动符合条件的辖区居民购买新建商品房,并做好购房意愿摸排情况,组织开展新建商品房团购工作。此外还提到:“6月底,每个合作社完成网签不少于2个”、“该项工作纳入2022年度工作考核”。

对于消息的真实性,权威记者已经从青岛市当地工作人员处获得回复:确有其事,没有完成目标,会被扣分,社区书记可能会被扣钱。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奇葩操作。这不仅是奇葩,简直是人间荒诞。郑州的烂尾楼业主赋予红码一事,已经够荒诞了,本想着,对于各城市是个提醒。

没想到,还是有荒诞的事情发生了。

买房卖房,本来是开发商与中介的事情,现在街道办居然也要参与其中。街道办当然是收到上级的指令。

足可见,当下的青岛对于楼市托底有多着急。

02 | 青岛库存第一

客观来说,房产交易看似只是房企与中介的事情,归根结底是经济的事情。要知道,房地产关联着上下游数十个产业发展,推动楼市成交,可以推动上下游数十个产业链的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提升。

更为关键的是,房子卖得多,才能卖更多的土地,才能赚取更多的卖地收入。

因为按照住建部和自然资源部的规定,商品房库存一旦大于18个月,需要谨慎推地,大于36个月则要停止供地。

而当下的青岛商品房去化周期高达26个月。其商品房狭义库存,高达256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



土地方面,青岛已经完成了两轮集中供地,均出现了流拍,且溢价率仍在低位,土地卖不出高价。


更为关键的是,青岛的房价仍在调整。

青岛房价从2018年7月见顶之后,就开始一路下行,2020年年末较高峰时期跌去了22.8%(中新经纬数据)。

目前,青岛的房价已经持续下跌四年多。国家统计局披露的5月份数据显示,青岛的二手房较2020年跌去了0.6%。

叠加计算,目前青岛的房价,基本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之下,青岛的成交量始终没有什么大起色。5月份青岛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跌29%,前5个月累计成交面积同比下跌36%。


面对这些难题,青岛市最近也是出台了大动作。

比如端午节当天,青岛市下辖的高新区、城阳、西海岸新区同时发布措施,取消原先的限购政策。

放开限购,甚至全部放开,都无可厚非。因为原先的限购,本就不合乎市场经济的做法。现在放开,是让市场回归市场。

而且,放开限购是让政策的手撤出来,减少干预,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

然而,现在将买房纳入街道办的政绩考核,则完全不同。这是让政府的行政权力加入其中。

买房卖房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如果开发商给销售员加压力,还完全可以理解,毕竟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但给街道办加压力,如何完成?难不成强卖强买?显然不可能。

完不成社区要扣分,会被问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此操作,势必会造成更多的数据虚假上报,甚至会出现更多违规行为。

03 | 市场的归市场,经济的归经济

客观来说,青岛这座城市发展得很不错。在北方,是仅次于北京、天津的存在。

这些年,在脱虚向实操作下,经济发展重回快车道,尽管被宁波全面超越,但好歹也仍是计划单列市第三名。

人口竞争力也不错,去年青岛常住人口增加了15万人,位居中心城市常住人口榜前列。

青岛当下的楼市难题,是大多数城市的难题,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市场自有其定律,房地产不可能长盛不衰。在人口拐点已经出现、城市化进入后半期的大背景下,商品房销量下降乃属正常。至于房价下跌,那是之前上涨过猛下的回调,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即便青岛想要解决楼市难题,应该通过市场的方法,继续做强多大经济盘,提升人口竞争力,所谓花若盛开清风自来。

市场的归市场,经济的归经济。
而不是想着依靠行政的力量,依靠考核,来完成销售目标。

这种考核方式,不但对推动销量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滋生乱象,降低城市形象,青岛这是何苦为之?

首都在线

首都在线10000+篇文章

站点 微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首都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拓展阅读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首都在线 sd.csrib.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